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灾难和创伤报道指南:学会“聊伤”和“疗伤”

土耳其的恐袭、美国的枪击案,是很多人难言的终生创伤。家园被毁,生命逝去,如何面对和报道都是一个难题。作为新闻从业者,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传达悲剧的信息,如何书写创伤而不造成二次伤害?报道创伤时,我们如何自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凯瑟琳·里德开设的《体谅信源(Consider the Source )》课程,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深度君特此选取其中精华,点击报道标题,可查看报道原文。


为什么我们需要专业地报道创伤?

报道灾难、悲剧与创伤似乎只是无数题材中的普通一种,为什么需要一套专属的方法论呢?在这个问题上,里德给出了三点原因:
一、我们有时会在无意间伤害他人。
二、我们有时会在无意间伤害到自己。
三、我们有时会因为不负责任的报道而危害到整个新闻行业。

创伤报道,究竟报道什么?

里德认为,创伤报道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创伤事件,受害者,以及创伤的影响。通过挖掘创伤的影响,调查记者才能以报道照亮创伤事件黑暗的一角。

改变世界的创伤报道

里德引用了三篇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创伤报道来说明创伤话题的复杂性。

大家想必还记得由两家数字网络媒体 “马歇尔计划” (The Marshall Project) 和ProPublica在去年12月发布的报道《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该报道以其戏剧化的故事发展让人重新思考如何倾听创伤故事,捧得了今年普利策释义性报道奖。一名18岁少女玛丽声称自己被胁迫强奸,后因警察的不信任被迫改称自己捏造了整个强奸故事,揭示了“受害者”复杂的心理状态。

Trauma-P1

《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的页面截图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地方报纸《信使邮报(The Post and Courier)》的《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Till death do us part )讲述了当地耸人听闻的家庭暴力故事。如果没有这份报道,更多真相可能会被埋没,也就有更多的女性虽遭暴力但仍选择忍气吞声。

Trauma-P2

美国《信使邮报(The Post and Courier)》的报道《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Till death do us part” )

新晋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得主美联社的《血汗海鲜》(Seafood from Slaves)以其中体现出记者的人文关怀为人称道——直到确定两千奴工重获自由安全返乡,美联社才发表了这份最终赢得普利策最高荣誉的报道。这些故事都是创伤报道的典范。

Trauma-P3

什么是创伤事件?

澳大利亚心理协会(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这样定义创伤事件:

“创伤事件指的是可能扰乱个人日常生活的令人感到强烈不安的事件,通常可能是某种对个人生命或者生理与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经历。”

个体在受到侵犯的过程中,大脑容易因恐惧而丧失其他方面的有效感知,严重影响正常思考。因此,理解大脑在面对造成生命威胁的创伤事件时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做好创伤报道。

当受害人在讲述创伤时,他们在讲述什么?

由于大脑对创伤会自动产生应激反应,且反应因人而异,在采访创伤受害人——通常也是悲剧事件幸存者的时候,记者应留意以下几点:

  • 受害者可能无法告诉你事件的具体经过。
  • 受害者对悲剧事件的回忆与讲述可能会前后不一。
  • 他们可能会不理解自己在意外发生时的行为和其背后动因。
  • 对整个悲剧事件的疑虑不安通常会令受害者产生“自己犯错,悲剧才发生”的内疚感,因此在讲述时可能会漏掉一些让他们感到羞愧的细节。
  • 此外,创伤还可能会使受害者与人交流的能力受损,使他们对自我和生活感到不解,也有可能就此压抑了情感表达,使受害者沦为一具行尸走肉。总而言之,创伤对受害者的影响远超想象。

何谓讲述的权利

“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而且将会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这段并称为“米兰达警告”或“米兰达忠告”(Miranda Warning)的台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1966年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确立的、美国警察对刑事案件嫌疑人的一项讯问规则,用以保护嫌疑人的沉默权和要求得到律师协助的权利。但对于创伤受害者,“米兰达警告”似乎并不适用。

人们在意外发生时会体验到极大的无力感,因此意外过后,受害者会高度警惕身边的人和事物。此时,相比于用冷冰冰的“警告”来试图提醒受害者如实复述悲剧经过,里德认为,记者更应该把讲述的权利交还受害者,以帮助他们重开心扉。

所谓将讲述的权利交还给受害者,包含着:

  •  给予受害者决定权
    受害者有权利决定何处、何时讲述痛苦的经历,并且由他决定讲到何处为止(即让受害者保留沉默权)。
  • 给予受害者知情权
    在受害者讲述前,记者应向其确认能否拍照或录影,以及受害者是否需要任何心理援助。
  • 让受害者充分理解
    记者需要提前向受害者详细解释采访过程;
    告知采访对象你会问一些有可能触发不适感受的问题;
    解释你的报道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包括不会对悲剧事件带来任何改变的可能性;
  • 最后,还是需要提前告诉你的采访对象,接下来的采访可能不会像心理治疗一样给予他安慰。

耐心倾听,细心求证

回到ProPublica那个关于强奸的故事。后来细查另一起强奸案的警官加尔布雷斯和其同事证实罪犯是前一个案子的真凶,受害人没有撒谎,是华盛顿州警方错判了。他们能揭示真相,关键在于遵循了“耐心倾听,细心求证”的调查原则,这对记者采访谣言难辨的灾难事件也有参考价值:

“加尔布雷斯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耐心倾听,并细心求证。‘人们经常会反反复复地说,相信你的受害人。’加尔布雷斯说,‘但是我不认为那是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耐心倾听你的受害人,然后在证据面前再选择相信或者反驳他。’”。——《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

记得为自己疗伤

悲剧不仅会在幸存者的心理投下阴影。在现场报道、见证伤痛的记者极有可能承受精神压力,有时还会产生逃避心理。但与受害者不同的是,记者没有沉默或者逃避的权利——里德认为,记者无需逃避

Trauma-P4-Guardian article

《卫报》关于记者因报道难民危机而产生心理压力的报道

所有报道悲剧与创伤的记者都有可能遇到采访对象情绪崩溃或自己无法自持的状况。对此,里德有两条给记者的建议

一、永远不要假设人们不愿意接受采访;

二、记住,如果你逃避某个采访任务,只是因为你在回避痛苦的感受而已,是人之常情。

调查发现,大部分记者都不会向外提及自身因工作而承受的长久痛苦。最近有几份研究反映,记者群体,尤其是直面生命威胁、目击死亡与苦难的战地记者,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在不断升高。

这种情况可能跟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 人手不足。记者被孤身一人派驻灾难前线,精神压力无法排遣。
  • 意识到可能无法完成工作的持续恐惧。
  • 悲剧事件亲历者、普通民众通过网络发布或传播的消息鱼龙混杂,记者既苦于核实,又担心独家被抢。
  • 来自上级形式上的口头安慰无法给予记者足够的关怀。

对此美国达特新闻与创伤中心(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曾给记者提出过一些自我疗愈的建议。

报道创伤前:

  •  尝试跟他人坦诚自己可能遭遇的情绪危机。
  • 跟他人商定保持有规律的联络,特别是当问题出现时要让他人能够联系到你。
  • 总是让伴侣或家人了解你的状况。
  • 将情绪危机当做一种能让你学习成长的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提醒自己创伤报道意义重大,你所做的是一件重要而富有价值的事情。

Trauma-P5-Course PPT page from Reed

报道创伤时:

  • 了解因悲剧事件感到痛苦是人之常情,而并非人的弱点。大部分人其实都能较快地从痛苦中恢复。
  • 保证均衡充分的饮食和睡眠,因为这些会影响你工作时的判断。
  • 切勿依赖药物治疗。过度用药说明你状态不佳。
  • 保持适当运动,有时简单散散步也能解压。
  • 懂得休息放松,鼓励其他人一起休息,这能帮助你更清晰地整合采访材料与信息。
  •  承认并接受你的真实感受。了解你的感受能启发写作,有助于处理创伤。
  • 与别人交谈,花时间去思考你所见到的一切。

特别留心以下情绪或状态:

  • 感到失去方向或精神恍惚。
  • 感觉简单的任务和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
  •  在危险面前发怔出神。
  • 出现强迫症,暴怒,狂躁和暴力倾向。
  • 无法集中注意力。
  •  感到时间扭曲。
  • 感到生命无意义,无助,恐惧甚至耻辱。
  • 身心极度疲累。

“我们并非冷冰冰的新闻机器”,里德的话掷地有声。

作为记者,我们平日的大部分报道不太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结果。但总有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灾难、悲剧这类严肃的重大选题,对严谨、专业的报道提出更高要求。在悲剧面前,我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为了记者“铁肩担道义”的使命, 我们需要学着了解自己,学会自我疗伤和治愈,在压力之下、沉痛之中,秉持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悲剧,调查真相,用报道安抚创伤。

本文根据Katherine Reed演讲整理编写,其他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The 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

Anthony Feinstein: “Journalists Under Fire: The Psychological Hazards of Covering War”

Kelly McEvers’ podcast: “Diary of a Very Bad Year”

Amanda Ripley: “The Unthinkable: Who Survives When Disaster Strikes—And Why”

Sheri Fink: “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at a Storm-Ravaged Hospital”

Images and Voices of Hope: Media as Agents of World Benefit

Reed凯瑟琳·里德(Kathrine Reed)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印刷与数字新闻(Print and Digital News)的副教授,专门教授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创伤事件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她曾在捷克布拉格任《布拉格商业日报》(Prague Business Journal)主编及独立新闻中心导师。她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霍林斯大学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同时任《罗阿诺克时报》(Roanoke Times)文字编辑和影评作者。

编译/梁思然
编辑/周炜乐,王一苇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