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报道亚洲 | 勇气与安全——女性记者调查经验谈

“迄今为止,我的每一次在外调查都会遭到骚扰——尽管形式有所不同。(可能)很多人觉得,因为我是女性我就会被他们吓倒。”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印度自由记者Stella Paul道出了女性调查记者的心声——相比异性同行,她们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危险和挑战。 Paul有着十年新闻从业经验,自四年前转型成为自由记者后,重点关注环境与女性议题,今年刚获得由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IWMF)颁发的“新闻勇气奖”。对于女性记者可能遭遇的性骚扰和人身安全威胁,她有何应对经验?


conf

大会现场,左起: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前总监陈婉莹,Stella Paul,Bopha Phorn

“一定要与当地人建立紧密联系。(make local connections)” 在大会上,Paul 不断强调这一点,“对于习惯独行的女性记者来说,那样做的好处是当地人会帮你留心可能遇到的骚扰和伤害。”

Paul长期走访印度农村,她认为,记者就应当走进边缘及弱势群体社区去寻找和采访信源、亲自收集数据,才能做出真实深刻的调查报道。提到在农村可能遭遇的风险,Paul所举的例子具有鲜明的“印度特色”。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个恒河三角洲古国里有一半人口或习惯、或被迫在露天环境下便溺。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里根本不设厕所,人人都要到野外“解手”。而这种社会习惯给女性带来了极大风险——毫无屏障的露天环境让女性直接暴露于性侵的威胁之下。“当我在农村做调查时,我就跟其他妇女结伴到野外‘如厕’,互相轮流帮忙遮蔽和守卫。这让我深刻体会我们国家的社会问题有多严重。”Paul对问题毫不避讳,并反复强调说,这也让她再次感受与当地人建立紧密联系的必要性。

要减少被骚扰的风险,女性记者走访社区时还应注意穿着尽量低调,“通常我觉得把自己裹得越严实越好。”Paul说,“最好能入乡随俗,融入当地人中间。”除此之外,Paul建议,如果调查需时较长,可以借住在当地人家中。

paul1

印度海德拉巴,Paul(左)在采访一个受气候变化影响成为性工作者的难民。来源:IWMF

Paul称,女性身份让她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环境问题——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透过性别镜头来报道气候变化”。Paul举例,她曾从一份国际组织的报告中了解到,在过去20年间,因受干旱气候影响,收成惨淡,有十多万印度农民无力偿还政府贷款而自杀。同时,她发现另一份报告,指出在同时期受干旱影响的城市里,女性性工作者数量增多。这让Paul开始思考:两份报告反映的现象是否有何联系 ?由此她联想到是,当通常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男性垮掉时,家庭中的女性会如何应对生存危机?这些问题引发她进一步调查气候变化对女性的影响——而这是一个鲜有人关注的角度。

调查时,记者要能迅速对突发状况做出判断。是否能继续往前调查,故事还能挖多深,有哪些潜在的威胁 ——要做好相关判断还得靠记者的经验积累。“当遇到死亡威胁时,你要谨慎评估故事的价值。但如果认定故事意义重大,非做不可,那么就暂时到远离威胁的地方,比如说到国外去报道这个故事吧。”来自柬埔寨的自由记者Bopha Phorn说。Phorn专注于做揭黑报道,对她来说,受到柬埔寨政府高层的恐吓和威胁已是家常便饭。“每次受到被揭发对象的恐吓或报复时,我只想继续做更多的报道。”

“没有防止伤害的“万灵药”,也不可能做到万全的准备,记者要学会随机应变。”Paul补充道。

故事得之不易,保护采访素材尤为重要。两位记者都建议同行要根据具体情况准备调查工具与设备,尤其是到偏远地区或调查敏感选题时,应尽量轻装上阵,避免如单反相机或手提电脑那样的大件设备惹人注意且可能造成行动不便。如果非带不可,应选择廉价的设备,并保证相机和手提电脑里没有其他重要文件资料。遇到他人抢夺设备或其他财物,不要盲目抗争,关键是找准机会迅速收回最重要的东西如相机或手机储存卡。

但无论如何,个人安全始终是放在首位的。“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你首先要活着,才能有机会讲故事。”Paul说。

 

寻求支持或援助,女性记者可参考的资源有:

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International Women’s Media Foundation)

World Pulse

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如何应对最糟糕的情况”

 

编辑/Ivan Zhai

 


想知道更多会议干货?请关注全球深度报道网(cn.gijn.org),微博@全球深度报道网及其话题#报道亚洲16#、微信“全球深度报道网”(ID:gijn_cn),Twitter @gijnCh带来的系列分享。我们的最新报道有:

《报道亚洲 | 如何科学质疑“健康专家”?前世卫发言人为你分享技巧》

《报道亚洲 | 顶尖调查记者的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利器推荐》

《报道亚洲 |政府公开数据哪里找?普利策奖得主“调查宝典”全收录》

《报道亚洲 | 数据新闻走向何方?“故事为核,跨界合作”》

《报道亚洲 | 对话“聚焦”小组前编辑:我们靠交谈“凿”破铜墙铁壁》

《报道亚洲 | 为少数族裔与弱势群体发声 勇气之外记者还需哪些技巧》

《报道亚洲 | 如何打造深度调查的数据团队》

《报道亚洲 | 卧底调查是与非:亚洲独立媒体的暗访案例与经验分享》

《报道亚洲 | 前“聚焦”小组编辑演讲:调查报道是我们无法放弃的必需品》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