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明察暗访天津调料造假“基地”,新京报用报道促“打假”

1月16日,《新京报》刊发深度报道,揭露天津独流镇聚集众多调料造假作坊,利用回收的食材废料、工业用盐兑色素等大量生产假冒名牌调料,并销往全国。

去年11月底,《新京报》记者根据知情人的报料,进入有“北方调料造假中心”之称的独流镇进行调查。近两个月来,记者明察暗访,或跟随打假人员和刑警执法,或假冒调料商户与造假者洽谈生意,蹲点监视装货情况,细致全面地披露当地造假产业环环相护,行事灵活警惕等状况。

独流镇造假产业规模庞大,历史悠久。据《新京报》披露,当地聚集了45个造假家庭作坊,年产值过亿。被假冒的调料品牌包括王守义、海天、李锦记、太太乐、雀巢等家喻户晓的牌子。

%e5%81%87%e8%b0%83%e6%96%99

独流造假者给《新京报》记者送的假冒调料样品。来源:《新京报》

本周一首批报道发出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时间回应,责令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天津市政府展开彻查整治。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也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组织清查行动。目前,相关部门的执法队伍正着手追查造假调料的流向、排查独流镇的各村落,并已控制了多名造假嫌疑人,查获了两百余箱假冒品牌醋。

报道揭露的造假手段令人咋舌。记者探访造假作坊发现,肮脏的塑料桶里装着用工业用盐、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勾兑自来水而制成的“酱油”,以及从瓜子加工企业回收得来的用以生产“王守义十三香”的食材废料。

以“调料商户”的身份,记者通过造假者了解到当地调料交易的“熟人圈子”。在此圈子里的交易者都有长期的联系,新批发户需要熟人引荐,每家作坊里的工人也都是各自的亲戚朋友,不会对外招工,以此保证隐蔽性。

报道还反映,当地造假者警惕性强,作坊地点分散,能够灵活流动。生产与装货时间不定,并有着严密的监控系统,随时能反监视并跟踪打假和执法人员,以逃避监管。调查过程中,记者车辆就曾被尾随。

造假窝点何以如此猖獗并难以根治?1月17日,《新京报》的跟进报道详细披露了打假与造假共生的怪现象:有的打假人员,只要收了钱就会放过造假者;还有的因为被委以量化的打假目标,所以从不“一网打尽”。除此之外,家庭作坊式的灵活生产与销售模式、造假产业向周边村镇扩大转移、产业内部的互相配合包庇等,都加大了打假的难度。

 

编辑/Ivan Zhai, Ying Chan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