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首次全球数据新闻调查都有哪些发现?| 每周数据新闻精选

近年来,数据新闻发展得如火如荼,宛如新闻行业的一颗新星。那么实际上数据新闻究竟处在什么状态?哪些人从事该工作?给新闻编辑部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这些问题,一直欠缺客观数据研究。本期#每周数据新闻精选#将一窥首次“全球数据新闻调查”的初步分析结果,另外还会看看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如何用数据可视化呈现全球变暖的证据。

全球数据新闻调查:数据新闻让新闻变得严谨

全球数据新闻调查(Global Data Journalism Survey)由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信息与传播研究学院助理教授Bahareh Heravi与德国数据新闻专家Mirko Lorenz合作进行,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访问了全球43个国家的206名数据新闻从业人员,共收回181份有效问卷。

调查的初步统计结果在今年7月6日举行的首届欧洲数据和计算机新闻(European Data and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Conference)大会上发布。

全球数据新闻调查受访者分布图,其中东亚地区只有韩国有一人参与调查

 

从雇佣关系看,64%的数据新闻从业人员属于全职受雇,18%是自由撰稿人,12%是兼职,4%属于临时帮忙。他们中78%的人新闻从业经验都在十年以内,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一至四年,占总人数的48%。

至於教育背景,62%的人在大学以新闻为专业,其次是政治(15%),第三才是计算机/信息/数据科学/工程(12%),另有10.5%以传播学和语言/文学为专业。

他们中超过80%的人曾接受专业级别的新闻训练,至於数据分析、编程、统计学、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及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训练则大多属于“少量”(some)或“一般”(moderate)。

44%的受访者认为其对数据新闻的了解高于平均水平,26%认为只是一般,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是专家级别的人才。

至於发展状况,46%的人表示,他们所在的机构已设立了专门团队从事数据新闻;另有29%虽无专门团队,但数据新闻已纳入常规工作;只有7%的人表示其机构没有任何计划开展数据新闻。

在已经建立专门数据新闻团队的机构中,多数(40%)团队的规模为三至五人,30%是一至二人,22%是六至十人。

 

数据新闻到底有无实质性助益呢?

数量方面,65%的受访者部分或强烈认同“数据新闻使其所在机构产出更多新闻”,只有13%的人持相反意见。

质量方面,90%的受访者认同数据新闻增强了新闻的严谨性,91%的人认同数据新闻提升了所在机构产出新闻的品质。

 

新闻价值方面,83%的人反对“数据新闻损害传统新闻价值”的说法。70%的人认为没有数据他们无法开展工作。

 

《纽约时报》:夏季温度分布变化证实全球变暖

炎炎夏日,你是否感觉现在的夏天越来越热了?《纽约时报》7月28日发表文章“这不是你的想象,夏季正在变热”(It’s Not Your Imagination.Summers Are Getting Hotter.),用数据图告诉你:感觉是对的。

文章引用了一组每十年变动一次的的数据图,显示从1951到2015年北半球夏季温度的分布越来越趋向于高温。若以左边代表低温,右边代表高温,这60年间的正态分布图正持续向“右”移动。

数据图绘制者James Hansen博士颇具权威性,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退休科学家,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Hansen博士的分析显示,1951至1980年期间,北半球夏季各地区高温、平均和低温的分布各占三分之一。然而到了2005至2015年,属于高温的情况达到了三分之二,有近15%属于“极度高温”。

数据图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分布变得扁平,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各地区的气温更加多样化所致。但也有人不同意,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能源系统分析师Zeke Hausfather认为,这是由于一些地区变热的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

无论如何,北半球夏季气温普遍升高是确凿无疑的事情了。

原始数据:http://www.columbia.edu/~mhs119/PerceptionsAndDice/

 

编译/周穗斌

编辑/Ivan Zhai

 

相关阅读:

数据可视化免费网络教材 | 每周数据新闻精选

当数据新闻遇上影像 故事能如何呈现

《纽约时报》记者:数据新闻不存在半真实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