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华盛顿邮报》普利策奖报道:用数据解剖枪击痼疾

数据调查如何做得深入且精准?《华盛顿邮报》普利策获奖报道就是典范。他们创建全国性数据库、采访当事人,从枪击特征、案件处理方式深究官方问责体系弊病。调查为何具有影响力?如何让数据与调查相辅相成?如何以可视化直观展示数据?请看深度君的独家解析:

数据配合调查,还原问题本貌

警察配枪本意是惩治罪犯,但为何他们枪杀这么多平民?美国警察枪击平民事件屡见报端,却没多少媒体能解析其中的诡谲。

《华盛顿邮报》做到了。从去年4月起,他们陆续发表报道(其中9篇图文报道和1篇数据库可视化捧得普利策奖),说明问题不是“恶警袭人”那么简单

他们整理的数据表明,去年超过七成的案件中,是被害人先开枪,或挥舞枪支、袭击了别人,警察才开枪射击。若被害人沒带武器,警察不会轻易开枪;但对方若是黑人,开枪几率更高。被害人大多属于贫困人群,多数有犯罪前科还带着武器,常受情感问题困扰;不少警察缺乏对待精神失常者的专业知识,以致错杀。

2

恶警袭人,屡禁不绝,极有可能是法律存在漏洞,官方惩办不力,他们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有些案件的官方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定罪标准也很随意,被起诉的警察寥寥,获刑的就更少。本应该被隔离调查的肇事警察,竟然还能查看、篡改视频记录。被害人想索赔,也总是苦于找不到证据,胜诉几率低。名义上获赔的,金额差别很大,有时还会遇到警局拒不赔偿的情况。和国内投诉无门的上访者类似,不少受害者家庭也走上漫漫维权路。要解决,首先得修补惩治肇事者、赔偿被害者的问责体系。

能做到这样的清晰解剖,《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下了狠功夫,方法之一就是建数据库

华邮的数据库整合了2015年以来美国警察枪杀平民的案件,包括被害者的种族、被杀环境、是否携带武器、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等信息。(下载数据库请点击此处。)

3

华邮整理的2015年数据库的页面

要筛选数据但不缺失关键信息,绝非易事。但若以现有数据库为基础,就有了头绪。华邮选择了较可靠的独立数据库Fatal EncountersKilled By Police作为案件信息来源。

4Fatal Encounters由《里诺新闻评论》的前任编辑D. Brian Burghart创立,记录了2000年以来美国境内警民冲突致死的案例,其数据来自于网站KilledByPolice.net(记录被美国警察所杀的人)、《洛杉矶时报》的“凶杀案报告”(记录洛杉矶地区凶杀案的互动地图、数据库和博客),数据库也欢迎个人提供信息。收集后,他们会比照公开媒体报道和公开案件记录,申请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公开信息,查漏补缺。

另一数据库Killed By Police由一名研究非暴力干预的教师创立,收集了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有关执法警察杀人的新闻报道,含有时间、人名、性别、新闻链接。

华邮记者从数据库抽取了被警察枪杀者的姓名、年龄、种族、具体被杀方式,补充案件视频记录,搭好基础。同时,他们搜集当地的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记录,采访执法和司法部门、法律专家和被害人家属以补充案例,核实事实。如果仍有缺失,他们会申请政府公开案件记录。

收集的数据越多,也就有更多故事可挖,于是他们一边收集,一边理顺逻辑。首先确认为何警察会参与到案件中:他们是在干预家庭暴力吗?还是在执行路检?是不是被害人意图自杀?继而整理被害人是否精神失常、是否携带武器,以及种族、年龄等信息。记者将统计数据联系起来,查找死亡案例的共性。

数据提供了故事线索,还得靠采访找事实逻辑、探寻意义。记者采访得知,一些警察缺乏培训,根本不知道如何对待精神失常者。传统培训只教他们大声呵斥、拦截罪犯、掌控局面,这和对待病患是两回事。记者不光需要记录死亡数据、案件时间,还要找数据判断哪些枪击案件本可避免。这样就将问题提到政府层面,敦促官方调整培训方式。

屏幕快照 2016-04-22 16.01.37

《华盛顿邮报》关于警察执行任务常有生命危险、枪击后遭受心理创伤的报道

通过采访,官方掩盖证据、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也浮出水面,由此牵出法律、法官、警局、警察的多方责任。在文字报道中,不少典型案例都能体现出多方制肘的复杂性。对于经常被塑造成“恶警”、“权力哈巴狗”的开枪警察,报道也指出他们执行任务常有生命危险,枪击后遭受心理创伤,过得并不安逸,向公众还原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记者接着厘清警察是否多次参与枪击,是否和执行的任务有关,填补了官方漏洞。40年来,FBI每年的记录都少于460起,而报道团队一年就整理了990起,是FBI的两倍多。

5.5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他们收集的2015年数据是FBI的两倍多

华邮团队从数据和采访找故事,以故事理顺逻辑、说明数据,又以数据佐证故事,阐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报道用典型案例切入,再用数据呈现问题全貌,准确、平衡、深入,又不失故事本身的曲折和震撼,调查由此叩响舆论监督的大门。

图表结合多媒体:直观展现 重视互动

有了翔实的数据,如何清晰、直观地呈现还是个难题。《华盛顿邮报》的方法是,在网页上方设置跳动的枪击死亡人数,以示案件的危害程度。

另一招是设置数据筛选器,让读者主动选数据。点击所在州、性别、种族、年龄、携带武器类型、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危险等级的选项,即可查看图表、案件简介、报道文字、视频等。

屏幕快照 2016-04-22 16.02.24

选了数据,想知道它在整个国家的比例?华邮在筛选器下方设了多个图表,包括按照月份排列的被害人缩略图(鼠标上移可查看简介)、每百万居民枪击发生率的地区分布图、枪击发生地的死亡人数和枪击案数。

6

例如,选择“特拉华州”(Delaware)、“致命武器”(deadly weapon),页面会显示两名被害人,下图会标注其头像和事件发生地,配有枪击案简介和报道链接。要想提供线索,点击右上方按钮提交信息即可。

屏幕快照 2016-04-22 16.11.14

今年,他们有了新创意。戳“New insight”就能看调查结果。除了原有地图,网页还配有枪击案数量折线图、公开信息的申请数和处理情况,读者由此了解他们为报道付出的努力、得到的结果以及不足之处。

即使数据量大,只要简洁分类、灵活互动,就能让观众快速理解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有了这些公开信息,公众就有了问责权力的底气。

参考来源:《华盛顿邮报》获奖报道《华盛顿邮报》的数据库介绍1介绍2

编辑/Ivan Zhai,王一苇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