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报道亚洲 | 善用国际资源平台 做更专业的环境报道

环境与气候变化深刻影响自然与人类社会。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三位南亚记者——地球新闻报道网(Earth Journalism Network)和中外对话合作的第三极项目(The Third Pole)南亚总监Joydeep Gupta、《南亚环境在线》(South Asian Environmental Online)杂志及第三极现任尼泊尔编辑 Ramesh Bhusal、尼泊尔独立多媒体记者Rajneesh Bhandari,共同带来了相关领域的经验分享。


为何要报道气候变化?

Bhandari 2014年的报道,《生活在恐惧之下的珠穆朗玛山民》(Living with Fear in the Everest Region),为读者揭开了气候变化在世界最高峰周边地区暗流涌动的真实模样。

被称为雪山之国的尼泊尔,境内有3252座冰川和2300多个冰川湖泊。2011年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ICIMOD)发布的《尼泊尔冰湖与溃决报告》(Glacial Lakes and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in Nepal)显示,其中21个冰湖有溃决风险,将危及高山河流沿岸居民。icimod根据报告,Bhandari开始了14天深入喜马拉雅山区的行程,实地探访冰湖情况。

Bhandari寻路多个村落——这些地方曾在登山必经之路上,现都已被河水淹没——发现了早已迁移的1977年洪灾受害者。那一年,受气候变暖影响,一场由冰湖溃决引发的都德柯西河(Dudhkoshi River)洪水,在深夜里迅速吞没了沿岸的数个村庄,带走了几个宝贵的生命以及村民本已贫乏的财产。当地村民告诉Bhandari,他是灾难以后第一个入山采访他们的人。无人关注的山民恐惧于洪水的力量,无奈之下只能诉诸神灵——靠在河边撒“圣米”祈求河水不再泛滥。然而此后至1998年,喜马拉雅山区又遭遇了7次洪灾。

glacierlake

伊姆扎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21个有溃决风险的冰湖之一。摄/Rajneesh Bhandari

一路上,Bhandari用影像记录了壮丽的雪山、正在消融的冰川以及河流沿岸村民的生活,他们的无助与忧虑,最终配合文字,制作完成多媒体报道。这份报道传递了一个明显的讯息:气候变化已然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而世界最高峰脚下的社会却忽略了、甚至试图无视种种信号

印度记者Gupta对此深有同感,“出于对保持社会稳定的考虑,政府不喜欢讨论气候变化的影响,科学家和媒体在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上常遭噤声。”Gupta补充道,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专业的环境报道,让公众知道当下最紧要的任务是什么。

如何报道?

Gupta认为,环境问题最忌夸大报道。记者报道时应参照经多方引用过的权威研究,确保报道采用的证据真实可信,并最好掌握一定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技巧。面对收紧的环境报道空间,Gupta建议记者多向独立学者、智库和如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这样的国际机构寻求资源和帮助。地球新闻报道网上也有不少报道手册,为记者提供报道资源和技术上的指导。

Gupta推荐记者们持续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的各项报告和消息。该委员会是联合国旗下的跨政府组织,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合作成立,专门研究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另外,关于海岸、山脉、冰冻圈、极端天气等的特殊报告也会反映气候变化的蛛丝马迹,值得关注与挖掘。

加入全球气候关注网络,能让记者的信息源更多元。第三极的邮件新闻订阅服务,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谷歌、脸书主页和推特@third_pole),地球新闻报道网和各地环境关注小组等,都能助记者获得第一手气候变化资讯。
thridpole如何能抢到独家环境报道?Gupta说,记者要报道灾难隐患而不要等到灾难发生,这就要求记者平时既要紧跟上文提到的各种资讯,又要培养敏锐的判断力。

环境报道与数据的结合:

环境报道越来越离不开对数据的应用。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分析解读与可视化呈现,报道能让读者更直观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与问题解决的紧迫性。

Bhusal长期跟踪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地区(Hindu Kush Himalayan region) 的气候数据。他提到,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脆弱,却又严重缺乏监测和评估。该地区周围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使得数据收集与共享变得困难。由于得不到各地足够重视,加之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尼泊尔当地测量与监测设备和资源缺乏的限制,很多环境数据都无法采集。目前已获得的数据信息的格式也难以复制利用。

以下是他处理气候数据方面的一些个人经验。

数据格式问题

  • 最方便的处理格式包括ShapefilesGeoTIFFKML,便于可视化数据。
  • 一般来说,Excel表格或者csv.文件是处理数据的首选,但环境科学还涉及地理空间信息,最好通过地图呈现。

气候数据平台

  • 第三极正尝试把数据库转换为多种格式,更便于记者采用数据。
  • geojournalism.orggeo.thethirdpole.net,为记者提供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的教学与培训;
  • GeoNode网站及在线社区,一个让记者管理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的开放资源平台。geonode

如何得到更可靠的环境数据?

  • 大多数数据,包括水资源、降雨量和气温等,都由政府测量和掌握,有需要应向政府部门申请索取;
  • 地区研究中心(如ICIMOD)和高校也是不错的数据来源,但版权和保密协议等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 最佳方案是与科学机构合作,共同收集数据。

参考资料

可视化工具推荐

  • Carto
  • Mapbox
  • GeoNode
  • Infogr.am

(关于Carto与Infogr.am这两款工具的详细介绍,可回顾深度网旧文《地图可视化制作和数据平台精选》《Office都能一键制图,还有哪些可视化神器被你忽略?》,以及《2015数据可视化精选:35款好用工具,搞定信息图+可视化》。还有更多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你探索。)

 

 

编辑/Ivan Zhai

 

更多环境报道资源:

《中国环境报道适用的信息资源分享》

《如何做专业环境报道:当地视角通全球,别被“可持续”忽悠》


想知道更多会议干货?请关注全球深度报道网(cn.gijn.org),微博@全球深度报道网及其话题#报道亚洲16#、微信“全球深度报道网”(ID:gijn_cn),Twitter @gijnCh带来的系列分享。我们的最新报道有:

《报道亚洲 | 对话“聚焦”小组前编辑:我们靠交谈“凿”破铜墙铁壁》

《报道亚洲 | 为少数族裔与弱势群体发声 勇气之外记者还需哪些技巧》

《报道亚洲 | 如何打造深度调查的数据团队》

《报道亚洲 | 卧底调查是与非:亚洲独立媒体的暗访案例与经验分享》

《报道亚洲 | 前“聚焦”小组编辑演讲:调查报道是我们无法放弃的必需品》

《报道亚洲 | 勇气与安全——女性记者调查经验谈》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