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WSJ调查记者:用乐观、坚韧与创造性思维撬开真相之门

5月4日,《华尔街日报》亚洲经济版编辑Tom Wright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作调查报道讲座。Wright以他主导的马来西亚“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基金盗用”系列调查为例,讲解调查方法,分享成功调查的关键。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Wright及其团队从2015年起陆续刊发有关马来西亚国有投资基金1MDB的独家报道,揭露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基金涉嫌洗钱数十亿美元,且幕后操手是总理纳吉布与马来西亚金融家刘特佐。报道一经刊出便引起全球强烈反响,多国新闻机构开始对1MDB资产展开调查。2016年,Wright被授予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的“年度记者奖”,并入围当年普利策奖

深度君将Wright的讲座分享整理如下。

 

如何发现故事?大胆质疑,跟着钱走

“任何一件看上去完美得不太真实的事情,必定是有问题的。” Wright指出,不合常理的数据,不寻常的联系,无法说清的逻辑,都是调查的切入口。在《华尔街日报》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Wright发现1MDB涉嫌资金被挪用。该报道讲述了高盛帮助1MDB发债融资,并从中获取收益,其中交易的时间、债款去向等细节引起了Wright的注意。Wright表示,对商业、金融调查来说,“跟着钱走”,也即追踪资本、财产流动的情况,是发现故事的最佳办法。

 

如何寻找证据与线索?

1)细心搜索文件资料,耐住无聊与寂寞

从旧闻中发现问题只是调查的第一步,更多时候调查记者需要沉下心地在文件资料的海洋中挖掘线索,查找证据。这个过程通常无比枯燥而无聊,却至关重要。

2)发表已有故事通常会引出新的信源

调查进行到某个阶段,无论是觉得故事尚未完整、仍有可深挖之处,还是遭遇瓶颈、暂无法获得足够证据进行下一步调查,Wright认为,仍然可以先发表部分故事。因为对事件的曝光或能启发或鼓励其他知情人士向记者报料。

3)深耕某个领域的报道,建立在该领域的个人声誉

无论选择报道哪个领域的新闻,不断深入探索,磨炼调查技艺,努力扩展人脉,成为该领域报道的行家,这样信源甚至是带着独家消息的“深喉”自然会主动找上门来。

 

寻找哪些信源比较靠谱?

律师:在Wright看来,律师能提供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记者应与律师搞好关系,学会寻求律师帮助。

发言人:企业、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也是不应忽视和错过的信源,他们很可能会无意透露重要信息,因此需有技巧地提问。

Wright还提醒,知道事件所有内幕的黄金信源是并不存在的。每当结束对一个信源的采访,记得向他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潜在信源。只有不断与人交谈,扩展人脉,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记者。

 

如何查证消息?交叉验证是关键

Triangulation,即结合多个信息源的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是做事实核查、保证报道准确无误的必要步骤。Wright以一次追踪1MDB基金去向的经历为例做了讲解。

2014年圣诞假期,一条新闻登上了美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媒体头条——同与家人在夏威夷度假的奥巴马和纳吉布相约了一场高尔夫球赛。而此时,Wright通过一个信源得知,1MDB与某离岸公司进行了一笔汇款交易,随后这笔钱流入了位于夏威夷的一家香奈儿门店。尽管已获取了银行流水记录,但若无法确定这笔款项究竟用于何处,记者仍不能做任何指控。Wright马上飞到了夏威夷调查。在探访了夏威夷岛上仅有的两家香奈儿店并遭遇了一次逐客后,Wright从第二家的一名店员口中套出了重要信息:纳吉布夫人曾在此消费,数额与从1MDB中挪走的那笔款项刚好一致。这样,Wright才最终确证信源消息及银行记录属实。

Wright忠告,永远不要把你不知道或无法确定的信息写进报道。

 

做调查报道必备心理素质?保持乐观、锲而不舍、运用创造性思维

乐观:不放弃寻找可靠信源,相信总会有愿意发声的人。

锲而不舍:切莫屈服于调查对象施加的压力、污蔑、威胁或恐吓,而要锲而不舍地进行调查,找准要害,用严谨、确凿的事实予以回应。

创造性思维:Wright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调查记者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尤其在做跟进报道时,要能发现故事的不同角度。另外,采访时也需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活利用自己已知的信息进行突破,可以对受访者有所保留(以获取新线索),但绝不能说谎。

 

有何数字调查工具推荐?

Wright表示,他习惯用Evernote记录和整理他的调查笔记,与同事合作时则会使用谷歌文件,保存或传输文件用Dropbox

另外,Wright还推荐Factiva数据库。这个由道琼斯和路透合作成立的数据库包含33,000多条新闻资讯来源供检索。

 

 

编辑/Ivan Zhai

 

相关阅读:

报道亚洲 | “跟着钱走”:跨境商业调查从这份清单开始

追踪交易背后的权力——解析2016 SOPA入围调查报道

王和岩:于无声处听惊雷

做调查,先懂行:《新京报》资深记者的报道心得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