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掌握手机视频剪辑 让你的移动新闻报道上一台阶

English

近年,运用智能手机进行视频剪辑的趋势带动了各种相关工作坊的兴起,每个剪辑应用推出之时,都会引起媒体及社交平台上一阵骚动,围绕应用新奇功能的讨论持久不断。然而,视频剪辑的核心问题,更多应在于叙事而非技术,即应懂得为何及于何处做剪接。

“记者运用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剪辑与发布视频的能力,扩大了在边缘地区进行跨境跨媒体的沉浸式报道的可能性。”阿拉伯调查报道记者组织执行总监Rana Sabbagh表示。她认为,所有记者都应该学会用手机编辑视频。

在资深移动报道专家Ivo Burum看来,视频剪辑是一种“数字写作”的形式,能使记者成为更好的视觉叙事者。

他认为,无论用传统的大块头剪接机还是现代小巧的智能手机进行剪辑,关注点仍在于故事。不同工具间的区别仅在于,若你用手机剪辑,这意味着你同时需要兼顾拍摄、剪辑及其后在现场直接发布视频等系列工作,尤其对于报道即时新闻而言更是如此。学会多种工具,掌握正确技巧,便至关重要。

在深度网旧文《移动新闻时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单都在这》中,Burum列举了各类实用的移动报道工具。此次他将介绍在移动报道中,用手机做视频剪辑的工具与窍门。

 

现场拍摄

Burum表示,在一个视频制作周期的起步阶段就要做好故事计划。他自己通常用一条“SCRAP”法则来制定该计划:

  • “Story” – 故事:故事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述这个故事?受众是谁?
  • “Character” – 角色:采访何人?剪辑时,采访内容可如何运用?
  • “Resolution” – 转变:故事结构如何?怎样引导情节的发展?
  • “Actuality” – 实景:哪些实际情景需要去录制?剪辑还需用到其他哪些元素?
  • “Production” – 制作: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有哪些后勤工作?


“SCRAP”对应通常所说的新闻故事的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基本上概括了Burum的初步剪辑思路。Burum会对重要的剪辑步骤进行编号排列,并在特定故事点旁边记下拍摄的素材,包括采访问题、实景和空镜等。这能清晰显示,已拍摄得到哪些内容,还有哪些缺漏,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应用已有内容。

开始剪辑前

30多年前,Burum师从知名瑞典导演英格玛·博格曼的剪辑师Ulla Ryghe学习视频剪辑。Ryghe教导,剪辑最难的一点,是要学会“推倒重来”。一旦开始剪辑,你的选择范围就被收窄了。随着故事发展,可能很多你曾喜欢的镜头以及序列会变得重复多余,因此必须学会割爱。

要用最强的画面展开你的故事:可以是震撼的实景、采访“金句”、空镜、一段音乐或叙述。相对单个人物直面镜头的讲述画面,能引起共情的“真实”事物作为故事开头更好。但如果拍摄的是骚乱事件现场,记者出镜讲述则更为有力。在找到故事结构或具体故事前,不要太纠结于剪辑的细节。

贴士:如何寻找故事结构?推测观众观影中可能产生的疑问,故事应按这些疑问出现的次序去一一解答,并始终与观众构建联系。

剪辑入门

一般推荐用双视频轨道(以下分别用V1和V2表示两条轨道)的工具做剪辑,主线故事置于V1上剪,B-roll(空镜)则添加入V2。这样便能将重点放在主线故事上,再以采访和实景片段穿插其中。同时,这种设置需要你提前剪好B-roll,便于后期精剪。

下图是一种“棋盘式布局”,清晰展示了包括画外音在内的各种素材的运用情况。用双轨道剪辑,你可以轻松替换、缩短或延长任何一个B-roll镜头。你也可以延长图中的远景镜头,以覆盖一部分采访或特写镜头片段。总之,双视频轨道能让剪辑更加灵活自由。

编辑空镜

拍摄过程中易出现太快的横扫镜头或其他错误,而经编辑的采访片段之间会存在影响画面连贯性的镜头缩进或跳接,这些情况下都会用B-roll补充到视频中。

拍摄一段采访的一个好习惯是,同时记下受访者所讲的大致内容。比如,在一段采访中,当受访者提到他拥有的某件重要物品时,下一个画面就可以接关于该物品的镜头,或者是受访者寻找该物品的情景。添加B-roll时,要将其放置在受访者对其中画面进行描述的一两帧之前。

写作与编辑画外音

剪辑过程中还需要撰写和录制画外音。一般的记者通常会在拍摄完成的归途上开始撰写文稿,而对于移动报道记者而言,现场就是写作的地方。因此你就要用到上文所提的、包含地点速写和叙述笔记的“五点”方案。

接着,对着外接到智能手机的麦克风(“Recording Audio on A Smartphone”一文有所介绍)读出写好的画外音稿,直接通过相机应用录制音频(包括影像),这样在剪辑时你能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素材。在添加这段画外音进入时间轴时,你便可以将影像和音频分离。除非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你要录制超高清音效或有具体格式要求,否则不需要用到单独的录音应用。

画外音用于减少冗长啰嗦的采访对话,扩充序列,以及承接故事元素与结构,推动故事发展。撰写画外音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视频剪辑技巧。

画外音多长合适?通常来说,1秒念三个字的速度比较合适,这也是电视节目录音的常用速度。如果视频长为7秒,那么画外音需要约19到21字的叙述。

贴士:画外音不应该重复下一个画面会出现的头几个词,而是应引出下一个片段,使视频思路连贯,使故事在结构、内容和情感各方面的承接都顺畅自然。

分享几个撰写和录制画外音的基本技巧:

  • 叙述应口语化,不要用书面语言;
  • 用主动语态更好;
  • 使用简单的词汇,句子不要太长;
  • 语言简明清晰(能让爸妈听懂的程度);
  • 不要干巴巴地读稿或像作报告,反之,尝试讲述一个故事。

贴士:写画外音初稿要快,先把握时长和结构。

精剪

添加好B-roll,初步剪辑完成后,便要进一步精剪,以下介绍基本步骤。

  • 重新观看粗剪片段但先不要做任何改动;
  • 在片段的每一部分记录你观看的感觉,尤其是故事跳转的部分;
  • 从头开始精剪:
    • 缩短受访者回答结束后的无意义画面停留时间,以使故事更紧凑;
    • 检查并确保没有因被剪掉而不完整的语句;
    • 仔细调整B-roll的位置以使画面转变和故事过渡达到最佳效果;
    • 如需要,添加或置换采访或B-roll片段;
    • 如需要,重新录制画外音。

剪辑理念因人而异,但一般而言,对一处剪接,剪辑师会注重以下几点:

  • 情感──有真情流露的瞬间;
  • 故事──紧抓主旨并推动故事发展;
  • 画面与故事之间的相对关系──两者配合得当,使观众理解故事间的连贯。

Burum认为,“信息的连贯流畅”是视频故事的一大考虑。因此剪辑时他总会问自己这些问题:

  • 为什么在某处要剪接到新的信息?
  • 这个新的信息是否准确?
  • 该信息如何引导故事走向?

当时间轴上的故事看起来不尽如人意,很可能就是因为序列中包含了多余的镜头和信息。再从头开始看一遍剪辑。故事进展看似卡住了的那一个节点,通常就是需要编辑的地方。

Burum总结了基本的剪辑规则:

  • 如没有肯定的理由,不要轻易动手剪接;
  • 若暂时不确定某一帧要剪多长,初剪时宁长毋短;
  • 尽可能通过剪辑展示人物动作的完整过程;
  • “进行时”叙事优于“过去式”;
  • 内容优先,形式次之。若一个镜头不能在内容上推动故事发展,如传达新信息或渲染情绪,就应弃之不用。要为故事、而非镜头而剪,即使想要做成镜头拼接的蒙太奇影像。

手机剪辑应用推荐

在《移动新闻时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单都在这》一文中,Burum曾介绍过几款智能手机上的剪辑应用。他推荐的都是至少有两条视频轨道的程序:

  • iMovie虽然不是最新工具,但功能强大。它的缺点在于字幕包和缺少音频调整功能。
  • Luma Fusion是iOS系统上的应用,功能丰富,但界面不太友好,不过据称正在改进。
  • Kinemaster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适用于iOS和安卓系统,拥有优质的用户体验设计,内置丰富的视觉模板和音频调整功能,甚至可以做绿幕抠图效果。下一个版本会新增将影片导出至Premier Pro的功能。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来查看以上应用的更多功能。

20年前,视频剪辑还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而如今,我们已可随身携带并“一手掌握”一套剪辑工具。学会用智能手机剪辑,能让你更好地在现今的数媒时代讲好数字故事。

 

编译/梁思然

编辑/Ivan Zhai

 

相关阅读:

移动新闻时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单都在这

从即时记录到生产发布一体化:移动报道,新闻人大有可为

当VR遇上数据新闻,如何“相爱”而不“相杀”?

 

 


Ivo Burum是驻澳大利亚的记者、作家以及获奖电视制作人。他拥有逾30年的经验,出品了2,500小时黄金时段的各类节目。作为移动报道的探索者,Ivo运营着移动报道和网络电视咨询公司Burum Media,为来自世界一流媒体的记者及偏远边缘化社区的公民记者提供培训。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