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唯有真相是终点:析财新保姆纵火案调查

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震惊全国的杭州豪宅保姆纵火案,将于2月1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审理。此前12月的初次庭审刚开始,该案被告保姆的辩护律师因管辖权异议退庭抗议,导致庭审中止。

1月28日,财新发表特别报道《逼近保姆纵火案真相》,回答了本事件中最关键、然在迄今为止媒体报道中尚未被理清的问题,即:“从女主人报警到母子四人尸体被发现,中间的两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回答,是解开向谁问责、如何问责等后续问题的第一步。

财新报道截屏

2017年6月22日清晨5点,杭州蓝色钱江小区一处住宅内发生保姆纵火案,造成女雇主及其三个子女(分别为10岁长子、7岁长女、4岁幼子)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保姆莫焕晶,34岁,广东东莞人,因嗜赌负债累累,在被害人家中工作期间曾多次盗窃财物。6月28日,莫焕晶因涉嫌放火罪、盗窃罪两项罪名被批捕。由于火灾发生在高档住宅小区,后果惨烈,犯罪嫌疑人是保姆这样的身边人,纵火动机荒诞,种种因素令此案受到全国关注。

从事发的2017年6月到如今,较为深入可靠的媒体报道可见于《钱江晚报》《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浙江省级媒体《钱江晚报》派出大批记者前往现场调查事件,迅速及时地发布了系列报道,提供许多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包括起火点、受害者的最终位置、消防员救援过程等 。随后,其他媒体报道探讨的问题包括高层住宅建材与消防保障、家政系统管理、事发小区“蓝色钱江”背后的绿城服务物业的责任等。

《钱江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界面新闻》都曾提出过与上述财新报道相同的质疑:从火灾发生到救人之间真正发生了什么。但或许是囿于当时调查时间、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有限,未能完全还原事件,或是核实每项信息,面面俱到。

《钱江晚报》2017年6月24日A0002版《热点·蓝色钱江放火案追踪》报道。来源:《钱江晚报》

 

梳理时间线

财新最新的深入报道透过现场调查、访问亲历者、和检查通话和监控记录、官方通报等多方信息,交叉核实 , 清晰细致地梳理了事件时间线,较以往媒体报道更为全面。 报道还原事发情景,从起火、报警、到救援各方每项行动的时间点, 配以动画和信息图,直观地还原火灾过程,让人对住宅户型、起火位置、蔓延状况、保姆逃离及消防员救援步骤等一目了然。

 

厘清责任

财新透过查询官方资料,访问专家,分析媒体所提到的各种救援障碍,厘清各方责任, 指出救援失败是导致了这场人命悲剧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小区设施缺陷、物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消防员入屋救援行动的专业度、消防员对火场有无受困人员的判断失误等。其他媒体的报道多少提及了这些问题, 但是有欠全面 。

此外,财新还发现了新的问题,如小区设计对救援的阻碍,小区消控室员工疏忽等,为追问救援责任提出更多有力理据。

放火的保姆莫焕晶供述动机是为了让自己救火,从而建立向女主人朱小贞借钱的理由。财新的报道引述林家聘请的律师分析,结合接警记录、小区监控、保安与邻居提供的信息、火灾现场痕迹等证据,指出多处疑点,认为她自述的救火行为并不可信。

财新引杭州市公安消防局公布的救援细节指出,蓝色钱江小区的设计成为阻挠消防救援的第一道关卡。接警后及时赶到现场的消防车被挡在小区上锁的铁门外,消防员需费时破拆铁门,原设计中的消防通道被改建成草坪。

去年有多篇报道根据对消防员的采访,报道了消防员如何分成两组,分别从主入户门和保姆房门尝试攻入住宅,并因考虑到强行破拆主入户门会有火势蔓延的风险,而最终只能通过保姆房内攻。而财新咨询消防专家意见指出,根据户型图,主入户门和保姆房门处于同一方向,并不可能像消防员担忧的那样形成空气对流而增大火势。

此外,财新补充,根据邻居、保安、受害者家属等人的叙述,以及记者获取的一份急救中心通话记录,房内有人被困这一消息在灭火过程中“断线”,现场消防员、蓝色钱江消控室和急救中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不能有效沟通。

 

明确问责

财新这份报道珍贵之处在于,在事件在公众舆论中逐渐失焦、且有淡出公众视线之趋势的当下,没有放过事件遗留的任何一个疑点,举证严谨,叙述具体,语言简练,不偏不倚地还原事件原貌,对细节“锱铢必较”。报道最后呼吁官方公布调查结果,明确问责,真正履行新闻媒体“追求真相”之职。

 

编辑/Ying Chan

 

相关阅读:

2017中国内地调查报道精选:“后真相”时代值得记录的深度故事

媒体追踪于欢案,如何利用网上法院判决书揭露真相? 

李文星事件引发关注 专业类新媒体平台表现亮眼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