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从策划到拍摄 如何用视频讲好调查故事 | 移动报道

编者注:“移动报道”专栏又和大家见面了!全球深度报道网特邀资深移动报道记者Ivo Burum撰写该专栏的文章。此前,Burum已为我们介绍过移动报道工具包,以及手机视频剪辑的基本技巧:

移动新闻时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单都在这

掌握手机视频剪辑 让你的移动新闻报道上一台阶

这次,Burum将带大家进入“讲故事的人”的角色,分享一个视频形式的调查故事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构思主题、确立焦点、制定拍摄计划,以及如何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始终聚焦你的调查。本文为第一部分,下一篇将接着从设备和音效的角度作进一步讲解。


构思你的故事

先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在决定讲怎样的故事能最好地传达这个主题之前,问自己这些问题:

  • 调查的焦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我怎样才能讲述这个主题?
  • 观众是谁?人口组成如何?有着怎样的政治和文化意味?
  • 故事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述这个故事?何为故事的焦点及如何在创意和内容上实现聚焦?
  • 要用怎样的叙事风格?时事报道的形式、系列短故事、长篇揭黑调查、叙述?又或者是由受访者驱动?
  • 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安排?哪个角色会在何时说些什么,哪些是支持故事结构所需的元素?

 

以调查为焦点

INSEAD社会创新中心的Mark Lee Hunter认为,对你的论文、研究题目所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个故事就像水泥,我们用其将调查过程的每一步——从概念、研究、写作、质量监控到发表——紧密粘合。”

与一般时事报道所需做的质询不同,以调查为焦点,意味着故事决定技术和工作流程。

爱尔兰媒体RTE的手机视频记者Philip Bromwell说,“我的工作就是要讲故事。我们应记住的是,观众并不关心内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但好故事会让他们投入进去。”

由故事来决定合适的技术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比如,如果你在非洲拍狮子,你需要一部配备混合式取景器的单反和长镜头套装,才能进行远距离拍摄,保证自身安全。相对地,在硝烟四起的阿勒颇,一套小型装备才能让记者免于成为各方目标。

 

以故事为焦点

如何找到故事焦点所在?Hunter表示,“你需要追随你的热情。”在考虑一个故事是否值得调查之前,你要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谁受到影响,他们受到多少困苦,能否展示出来,是否经过一段转变的历程,有没有坏人和好人,我们能否接触到这些人?

当你的初始概念逐渐现出故事雏形,可以进一步参考以下这个更具体的SCRAP法则:

“Story” – 故事:故事是什么?

“Character” – 角色:谁是最佳的讲述者?

“Resolution” – 转变:故事结构如何?为什么要用这个结构?

“Actuality” – 实景:拍些什么?为什么要拍这些场景?

“Production” – 制作:事件发生于何处?涉及哪些后勤工作?如何进行后期制作?

SCRAP解答的是新闻的“5W”问题,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处),以及Why(何因)。

接着,我会制定一个包含五到七点的简单剪辑计划。这就像是引导故事走向的结构路线图,展示了各种情节点和所谓的“故事反弹”;同时,这也是现场场景和角色清单(具体可参考《掌握手机视频剪辑 让你的移动新闻报道上一台阶》)。

Ivo Burum所设计的故事结构图

继续来回答5W问题。

  • 我要拍摄何事或何人?如何拍摄?
  • 我要在何时何地拍摄?
  • 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拍这个故事?
    拍摄视频比编写印刷故事更麻烦。做好计划,能让你保证进度。就像一份清单,帮助你在离开每个拍摄地点前确认是否拍到了所需的东西。

最后,要了解你的移动报道与其受众之间的关系,请考虑以下事项:

  • 故事的时效性
  • 故事的重要性会受其时效性影响。
  • 与故事的距离会影响其重要性
  • 突出的讲故事天赋胜于接近度
  • 讲故事的技巧能增加故事的人情味


以角色为焦点

在做拍摄策划时,搞清楚拍谁、拍什么事物以及拍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不能跟采访对象约快速的电话访问,而是需要他们露面,并用相机拍下来。因此,管理时间和期望值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移动报道通常都应用于突发新闻,因此也无法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要快速确定一个故事角度,确定哪些角色、受访者是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更为重要了。

决定谁是故事中最相关方的最佳办法是,将潜在受访者对照上述提到的故事结构指引和目标受众。

一旦决定了受访者,回顾并调整故事结构来做相应的规划,再参考以下有关塑造角色的建议:

  • 主要受访者要在哪一处进入故事,通过实景还是采访?
  • 哪位受访者将被用来推动故事发展,还是会使用空镜和旁白来做到这一点?
  • 哪位受访者能用以讲述故事的高潮,如何制造这个高潮?
  • 要用谁,以及将如何结束这个故事?
  • 故事有变动调整的空间吗?
  • 我有空镜来介绍受访者吗?

通常,你在前期研究阶段、预先采访以及开始构思故事的时候,就能想清楚以上问题。由于真正的研究发生在实地,而且事情会有变化,你需要了解你的所有选项,并准备好要改变你对地点的看法。提前制定一个简单的结构计划,这时就能发挥作用。

小提示:如果在精明和有吸引力的访谈者之间只能选其一的话,我的建议是选择后者。

 

编译/Vickie Liang

编辑/Ivan Zhai

 

相关阅读:

移动新闻时代你最需要的工具清单都在这

Ivo Burum:一机在手,头条我有 | 深度报道锦囊

数字记者工具箱:几款超实用的视频制作软件

数字记者工具箱:音频工具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GIJC 侧记 GIJC2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GIJC 侧记:残缺的数据,模糊的面孔,天秤倾斜的判决——从女性杀戮报道说起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