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所成立的“反贪腐基金会”(FBK)的调查团队在上个月发布了一份有关黑海之滨一处奢华物业的调查报告,同时也在 YouTube 上传了一部约2小时的调查纪录片,截止目前,该视频已吸引了超过 1.1 亿次观看。在这篇文章中,FBK 调查部门的负责人向 GIJN 介绍了他们的调查方法。
给医疗健康报道的十个小贴士
|
新冠病毒大流行制造了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公共卫生危机,今年一年,新冠疫情对公众健康、社会福利及全球经济的冲击持续占据头版。为此,GIJN 编写了一份关于如何进行医疗保健调查报道的指南。这篇文章总结了十个来自指南的小贴士。
深度报道技术
开源调查、跨境协作、立即行动,这三间媒体是如何报道贝鲁特大爆炸的?
|
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发生了严重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约3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非核爆炸。全球深度报道网采访了三间媒体,他们的通过跨境协作、开源调查等方式,深挖爆炸原因,以及为什么如此大量的危险品能在港口停留这么长时间。
成员故事
秘鲁调查媒体 Convoca:用互动漫画揭示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全球深度报道网成员、秘鲁调查媒体 Convoca 一直在调查重金属污染问题。那些血液含铅量超标的受害者到底经历怎样的厄运?他们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又有怎样的遭遇?在最新发表的系列报道中,Convoca 选择以互动漫画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中国、法国和印度,她们是如何报道性侵/性骚扰案件的?
|
来自中国、法国和印度的三位在调查性暴力案件方面颇具经验记者,分享了她们的调查技巧:与受害者(幸存者)建立信任关系的同时,又要保持客观性,对信息进行多方求证;不要忽略男性目击者的意见;谨慎选择采访和报道时的措辞;直到最后一刻,受访者的同意都至关重要……以及「性侵与性无关,它只与权力有关」。
深度报道技术
这名瑞典自由撰稿人,如何破解了30多年前首相遇刺悬案?
|
今年夏天,瑞典检察官宣布,由于已有“合理的证据”可确定凶手身份,对瑞典总理帕尔梅被杀案长达30年的调查将被终止。而凶案的身份,是早两年前由自由调查记者托马斯·彼得森确认了,在12年时间里,彼得森是如何调查出杀害了帕尔梅的凶手的?
深度报道技术
当政治极化愈演愈烈,媒体应该如何报道美国大选?
|
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对另一党有害的政策,即便这些政策也会对国家造成伤害。当这种极化情绪愈演愈烈时,记者应该如何报道美国大选?通过采访记者以及研究受众参与的编辑,全球深度报道网找出十几种记者可以使用的技术,来增加不同观点受众「接触」事实的机会。
调查技巧
我们如何证明全球最大的 Black Lives Matter 专页是伪造的?
|
2018年,CNN 揭露了当时全球最大的 Black Lives Matter 脸书专页竟然是一个由一群澳洲人伪造的。当时主导这次调查的记者苏利文,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他们是如何透过网页存档、域名调查工具和传统的调查方法做到的。
深度报道技术
他们如何通过跨境合作,讲述了穿越拉美的移民故事
|
一个由十几个国家的四十多名记者组成的调查联盟,用9个月的时间,将穿越拉美大陆的移民故事,用丰富多元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过去,从未有人将这些故事进行过系统性的调查和报道,拉丁美洲新闻调查中心是如何协调这场跨境调查的?
深度报道技术
对话李斐然、朱柳笛:如何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
对采访者来说,许多受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叙事,要攻进这套系统之中,并建立新的——真实而非完美的对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篇文章中,《人物》记者李斐然和编辑朱柳笛以采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稿子为例,分享了如何在访问中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纽约时报》是如何将美国手机追踪产业可视化的?
|
《纽约时报》的「隐私项目」揭示了数据公司从数百万智能手机用户中收集数据的活动,并将手机被追踪的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从五角大楼、白宫到旧金山的街道,到处都有人的手机被追踪。《纽约时报》是如何将这一庞大的产业进行可视化呈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