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标签

特稿

7 posts

深度报道技巧

陈婉莹:我是如何写作新闻特稿的?

在特稿写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方法论或小技巧?全球深度报道网特别邀请资深新闻人陈婉莹,以她在《纽约每日新闻》工作的经历,分享她的特稿写作经验。

深度报道方法

GQ特稿记者刘敏:如何成为细节捕手

进入GQ以后,刘敏发现工作的最大变化在于,特稿更要求记者在解释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寻找能让人共情的故事性,充分运用细节来讲故事。要寻找哪些细节,如何物色采访对象,如何观察与获取,采访有何技巧,刘敏与《南都周刊》深度训练营作了分享。

研究特稿 是为了探寻呈现深度复杂事实的多种报道方式

李薇介绍,她的研究对比分析以普利策特稿奖作品为代表的美国特稿和“中国式特稿”,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新闻工作者熟悉美国新闻界将文学叙事技巧与新闻功能较好融合的经验,更清楚地辨别文学与新闻的界限,更好地利用文学为新闻服务讲好中国故事。

深度报道技巧

特稿之旅:一个新闻故事的诞生

以文学性强的叙事,讲述关乎公共利益的故事和问题,并最终抵达某层终极意义——在前《南方周末》特稿记者叶伟民看来,这是新闻特稿的三大核心指向。特稿在中国有何特殊的历史背景?特稿如何取材、确立主题,如何采访,是否有写作技巧可循?本文中,从个人经验出发,叶伟民分享了优秀的新闻特稿是如何写成的。

深度报道技巧

专访王天定:想象调查报道的未来形态 | GIJN独家对话学者系列

在中国海洋大学王天定教授看来,如今的媒体行业,花果飘零,遍地瓦砾,调查性报道陷入低谷,调查记者风流云散,一代人在中国重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努力功败垂成。但同时,他也观察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调查记者的各种转型尝试,或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形态与可能。

“每日人物”执行主编冯翔:新闻是社会的刚需

2016年2月22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上线。自此,从明星专访到平凡者故事,从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到不为人关注的普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每日人物”用事实丰富而深入的人物报道,呈现人性的多样,传递人文关怀。在当下众媒喧嚣的时代,这种对深度报道的坚守价值与困境何在?腾讯全媒派与“每日人物”执行主编冯翔的专访提供了答案。

刘万永:优质调查报道需工匠式雕磨

做好调查报道的关键品质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的答案是:需要像工匠般持之以恒、精雕细琢,把工作做到极致。除了扎扎实实的调查,没有捷径可走。如何在报道中炼就“工匠精神”?有哪些报道经验值得借鉴?请看深度君经授权转载的《青年记者》(6月上)的文章,原题为:《刘万永:用工匠精神做优质报道》。